香港潮州商會「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委員會」第一次會議大合照
會議現場
2025年7月3日,香港潮州商會「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委員會」(以下簡稱“委員會”)第一次會議在潮州會館8樓舉行。會議由委員會主席劉鑾鴻主持,來自金融、會計、法律、科技、醫療、貿易、教育等領域的15位潮商代表齊聚一堂,共商大灣區經貿合作新方向,探索潮州商會在國家戰略中的獨特角色。
(一)、潮商聚力:服務大灣區,聯動國際
會議明確了委員會的定位:以潮州商會為核心平台,整合跨行業資源,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在經貿、科技、能源等領域的深度合作。劉鑾鴻主席指出:「潮商群體在大灣區建設中具備獨特優勢,我們既要服務會員需求,也要為國家政策落地提供民間智慧。」
會上,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,提出多項務實提案:
1. 發揮「超級聯繫人」角色:發揮作為內地與國際之間「超級聯繫人」和「超級增值人」的重要角色,成為內地企業「走出去」和把海外企業「引進來」的雙向跳板,熱烈歡迎企業、人才、資金來到香港、大灣區,國際都會發展。
2. 打造潮商國際論壇:計劃聯合舉辦以潮汕企業為主題的經貿論壇,吸引海外潮商參與,助力中國企業「出海」。
3. 設立大灣區總部:建議將大灣區總部設于香港,利用其「一國兩制」優勢,解決跨境法律、貨幣等壁壘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4. 開發汕頭綠色能源:汕頭風電資源潛力巨大(預計可達6000萬千瓦),委員會將研究其與大灣區能源需求的聯動方案,爭取納入國家規劃。
(二)、聚焦新經濟與跨境合作
委員們一致認為,大灣區發展需緊隨國家政策方向,重點關注人工智慧、綠色金融、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。律師代表張欣琪提到:「香港的法律和國際化優勢可成為灣區企業『走出去』的橋樑。」此外,會計師黃華燊生分享了其團隊搭建多語言企業出海平台的經驗,強調拉丁美洲市場的合作潛力。
(三)、行動方案:考察、調研、落實
委員會成員提議計劃在未來成立專項小組,跟進論壇籌備及大灣區經濟發展研究;組織大灣區城市考察,深化與深圳、廣州等地潮商會的聯動。長期目標包括:推動汕頭風電項目落地,建立潮商經濟貢獻資料庫,量化群體影響力等。
劉鑾鴻主席總結道:「潮州人歷來是香港和大灣區的建設者,今天我們不僅兼承商會宗旨,要傳承商會精神,更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。」會議圓滿結束,充分體現了商會對大灣區發展的高度重視及支持。未來商會將發揮平台的作用,為會員提供更多的幫助,創造更多的商機,為大灣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。
出席是次「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委員會」會議有:委員會主席劉鑾鴻、會長高佩璇(列席會議)、主任謝曉東、副主任姚逸明,委員黃華燊、林淑怡、庄頌、張欣琪、楊金慶、林澤鑫、鄭戈野、李映洲、倪以理、李峰浙等。
劉鑾鴻主席主持會議
左起:黃華燊、李映洲、高佩璇、劉鑾雄、謝曉東、楊金慶
左起:林澤鑫、鄭戈野、張欣琪、倪以理、林淑怡、庄頌、李峰浙